文化資產保護者林承緯 帶您了解台日民俗

多年來國人出國旅遊的首選,始終都是與台灣有一海之隔的日本,其中「京都」始終被視為深度文化旅遊的標的,參加「五山送火(俗稱『大文字燒』)」遠觀山上熊熊燃燒的巨大字體,或者跟隨神社所舉辦的「祇園祭」遶境隊伍,更是令台灣與各國旅人,見識到日本對於傳統文化保存的用力之深。

更多新聞: 台日高峰會前夕 日議員前進校園教育交流

其實在今日台灣,許多大型宗教盛事的精采程度絲毫不亞於日本,許多大型遶境活動,還是在日治時代被發揚光大的,今晚「夜深人未靜」邀請到在北藝大指導「民俗學」的林承緯副教授,要為觀眾朋友揭露台灣宗教儀式的潛力。

「農曆三月二十三,是台語俗稱的『媽祖生』,對吧?」鍾情於地方民俗的馮光遠,這會兒碰上了民俗學高手,簡直喜形於色。「是的!所以從三月開始連續幾個月,全台各地都會有媽祖的『遶境出巡』。」別看林承緯一臉斯文,他在學校可是有「在研究室絕對找不到人」稱號的「田野調查」達人,他一有空就會飛奔往全台各地的廟會,最近幾個月從鹿港天后宮、北港朝天宮、大甲鎮瀾宮,到苗栗白沙屯,各大地區的遶境現場,都可以發現他辛勤研究紀錄的身影。

「這麼多家媽祖遶境,他們彼此會不會『衝堂』阿?」馮光遠抓準機會,追問擺放在心裡多年的疑問。「這也是信眾們常見的問題,只是一般都不好意思問。」林承緯笑了笑繼續說:「其實這些宮廟,早已形成不成文的共識。」林承緯指出,台灣現行許多大型宗教祭典,最早的規模其實是建立在日治時期。

時間大約是在上個世紀的20年代,時值大正昭和年間,當時日本從本島到台灣,全都在舉行大規模的祭典儀式,台灣著名的「七爺八爺」還多次組團到內地參加巡演,日本當地的文獻就大有紀載。同時在20年代,台北地區還曾經舉辦過當時亞洲最大規模,多達數十萬人參與的大型博覽會,台灣各地的宮廟、祭儀、陣頭,也都共襄盛舉,提到祭典的歷史故事,林承緯滔滔不絕起來,「台灣的祭典就是帥!」他興奮的說。

想知道更多台灣民俗祭典的故事始末嗎?請鎖定今晚十點民視台灣台「夜深人未靜」。

夜深人未靜粉絲團

責任編輯:劉哲豪

核稿編輯:林妤亭

更多新聞: 民俗技藝團扛10公斤神將 九天極限環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