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方招標文書曝光!BBC揭中國砸千萬預算藉官媒打訊息戰

中國利用假訊息打擊台灣已經不是新聞,現在北京官方在全球施行、藉此搶奪話語權的「大外宣」政策,更是引起西方世界高度警戒。根據《BBC中文網》26日的報導指出,中國當局以動輒新台幣上千萬元的重金「招標」,尋覓合作對象,在各大社群平台上建立帳號,大力宣傳北京官方的觀點,但其實最後都是由旗下官媒中選,確保能「正確」傳達中國最美好的一面。

更多新聞: 舔中牌失效?黃智賢中國節目人氣低迷不如「榨菜哥」

日前多個社群平台,包含推特(Twitter)、臉書(Facebook),以及後來跟進的谷歌(Google),接連宣布停權、封鎖多個帳號或頻道,原因是中國透過這些管道散播關於香港反送中的抹黑訊息;弔詭的是,這些社群媒體在中國境內是被官方完全封鎖,不讓人民接觸的。

西方社群媒體在中國境內大多是被封鎖的狀態,人民無法直接使用

中國公開招標成假象 官媒透過千萬預算操作「大外宣」

而根據《BBC》調查,在中國政府的公開採購文書中可以發現,海外社群媒體平台已經成為中國「宣揚國威」的重點戰線。在「大外宣」政策的方針下,中國政府透過官媒等機構在海外展開「重大主題宣傳」和收集境內外輿情,每個項目的預算動輒上千萬新台幣。

報導中指出,2018年5月,中國中央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(網信辦)公開招標,要求合作方利用海外社群媒體平台,拓展「網上重大主題宣傳」。

今年8月,中央網信辦以同一個項目再次招標,巧的是,兩次招標都是人民日報社得標,金額合計高達1068.6萬元,約為新台幣4700萬;第二次的預算甚至比首次增長了約18%,可見中國政府持續增加對海外「大外宣」的資金投入。

中國國家主席 習近平

不過20日有網友在推特上披露這2次的招標案內容後,隔天中央網信辦便將招標的相關訊息通通移除,很難不令人懷疑其中是否有不可告人之情事。

然而,中國官媒不僅扮演傳播官方立場的角色,還負責跟蹤與匯報海外輿情。

中國外交部新聞司6月也推招標,名稱為「境內外輿情服務」,金額達338.5萬人民幣(約新台幣1500萬元),招標公告要求投標方擁多語言團隊,24小時監看中外各主流媒體及記者涉及中國的報導,以日為單位進行追蹤,並匯編訊息報告。結果同樣不意外,7月便由環球時報旗下子公司得標。

官媒也追求粉絲數、高點閱 砸錢撒點多平台

雖然大多數社群媒體在中國是被封鎖的,但多家中國官媒早在2010年代初期,就在推特和臉書等平台註冊使用,包含人民日報、新華社、CGTN、中國日報、環球時報等。

2月時,直屬新華社的中國經濟信息社,就以500萬人民幣(約新台幣2200萬元)公開招標,尋找製作及傳播英文短片的合作者,並要求涵蓋臉書、推特、YouTube、領英(LinkedIn)等平台,且明確提到「一年內總體觀看量不少於1000萬次」。

中新社、中新網辦招標推廣Twitter帳號(翻攝自推特)

到了7月,中新社、中新網則開出約125萬人民幣(約新台幣550萬元)的標案,目的在「推廣自家的推特帳號」,採購需求中明確寫出,投標者必須想辦法在2020年2月底前,將粉絲數量增加到58萬。

中新社、中新網「推廣Twitter帳號」招標案中的採購需求(翻攝自推特)

對於中國這些「砸大錢買好名聲」的舉動,恐怕還需要各大社群平台聯合想辦法徹底阻絕,否則訊息戰每天上演,使用者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就受到影響。

(民視新聞網/蔡佩芯 綜合報導)

更多新聞: 中國首間COSTCO開幕!4小時後擠到停業 員工不停勸顧客離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