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觀測站/關懷原鄉 文字飄土壤香 國民詩人吳晟專訪

你對詩人、作家有哪些印象呢?國內有一位詩人,不僅親身參與文學,也投入社會運動。這位詩人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吳晟,作品傳達台灣在地的原鄉情懷,他創作的《負荷》收錄在國文課本中,相信許多人從小就會背誦,是著名的代表作之一。

更多新聞: 台灣演義/饒舌歌手 大支的嘻哈人生

民視新聞/綜合報導

吳晟從成長、求學經驗開始分享自己對文學、寫字的興趣,提到閱讀是從小的興趣,但也不忘父母的後天栽培。不論是圖書館、租書店、書店,每一個有書的地方,都成為吳晟陶醉的場地,更激發吳晟寫作、投稿的好奇,並且在一次又一次的獲得刊登機會下,獲得自信,從此幾乎奠定吳晟一生對文學的愛好。

然而在時代背景下,吳晟在學生時期並沒有馬上選擇「文組」,而是以「農業科」為首選,進入「屏東農專」,接觸農畜等專業訓練。然而入學後,吳晟馬上被校刊所吸引,並且在同儕的認同和合作下,持續文學編輯之路。這段期間,對吳晟來說非常可貴,不僅享受學生時期倘佯在文學的汪洋,更在這段期間,認識了未來的妻子,兩人相互欣賞文筆、藝術品味。吳晟提到妻子時,難掩幸福之溢,十分欣賞妻子的才氣、知識、知性,認為妻子不論在生活、或創作上,都扮演著題點自己的重要角色。

談及文學創作,想必大家不會陌生,吳晟的作品靈感,大多來自生活點滴,以寫實的風格,點滴在心窩的用字,讓許多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。其中,被收在國文課本中的作品《負荷》,用像孩子說話的口吻,訴說著為人父的心情,一句「只因這是生命中,最沉重,也是最甜蜜的負荷」廣為流傳!有趣的是,吳晟的三個孩子在求學時都讀過《負荷》,更對《負荷》有各自不同的經驗,這都成為吳晟和子女相處的日常點滴,可說是這首詩加深了吳晟和孩子們的聯繫。

然而談起北農風波,吳晟表情顯得有些沉重,心疼女兒吳音寧成為被獵巫的對象。吳晟坦言,當時「這不只是說那種汙衊譏諷謾罵或是羞辱,把我們當作十惡不赦、說得很難聽,在那個時候非常氾濫」,女兒更堅持要他「不准回應」。吳晟忍不住反思社會現況,還為此寫了一本書《北農風雲:滿城盡是政治秀》,費盡苦心從會議記錄中抽絲剝繭,試圖重現吳音寧深陷政治風暴的始末。將當時的所有資料整理成20、30個資料結,重新梳理來龍去脈,最後完成《北農風雲:滿城盡是政治秀》。然而,最讓吳晟最痛苦的是,書出版後,他其實一直希望當初批評吳音寧的人能出來回應,因為他在書中全部使用真名實姓,表達負責任的態度,然而書中被點名的人,卻沒有一個人出來回應,「被我說到的那些人當時怎麼糟蹋我們,現在都沒人出來說話」,很希望有人跳出來反駁、甚至糾正他書中哪裡寫錯了都好,就算只是出來講一下也好,卻始終沒有出面回應。

訪談尾聲,78歲的吳晟仍心繫國家的前途,認為台灣和世界各國比起來,無論在民主自由還是醫療、治安方面都算一個相對幸福的國家,值得期待應該要更好、更進步。然而台灣最大的問題,就在於國內有一些人的台灣主體意識仍不夠明確,當國家意識不夠堅定,內部就可能不斷出現疏離、衝突、撕扯。吳晟希望台灣能有更堅強的凝聚力「台灣是一個國家」,共創更美好的家園。


更多新聞: 反抗威權的民主鬥士!吳清桂解密「424刺蔣案」關鍵女性黃晴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