異言堂/金門高粱在台灣 搶救水資源

 專題組/劉燕美 徐景明  綜合報導

台灣農村景觀已悄悄改變,在桃園、嘉義、雲林、台南等地,以往的金黃稻穗已逐漸轉為赭紅高粱,尤其是在地層下陷區及水資源競爭區更是如此。2022年起,在農業部牽線下,金門高粱酒公司開始在台灣本島小面積契作高粱,今年更拓大至兩千公頃,主因是高粱需水僅水稻的1/10,改種高粱可節水又能保障農民收入。

更多新聞: 異言堂/金門牛肉好吃秘訣 酒糟立大功

金酒公司每年遠從南美、澳洲等地,進口上萬噸高粱作為釀酒原料,不僅食物里程長,碳排量高,在疫情期間更碰上船期不穩、運費大漲的情況,凸顯就近契作的重要性。其實金酒早在十多年前就試圖在台灣本島契作高粱,無奈台灣雨水比金門多,當時高粱穗出現發霉、發芽等情形,大大影響採收價值與釀酒風味,契作也無疾而終。

金門高粱在台灣 搶救水資源
在金門種植的高粱田

所幸經過九年努力,台南農改場研發出新品種台南七號與八號,兩者特色都是高粱穗如傘骨般一枝枝散開,不易累積濕氣或發霉,金酒公司試釀後也對品質相當滿意。在農業部媒合下,種植重點區域選定高鐵沿線以地下水灌溉而地層下陷區,以及水資源競爭區,也就是以水庫水灌溉農田,形成農業、民生與工業競水的地區。農糧署副署長蘇茂祥表示,高粱有「駱駝作物」之稱,耐旱節水,加上金酒契作及政府節水補貼,農民收益不輸種稻。加上四十年來,國人飲食白米量已從每年98公斤降為43公斤,農民轉作高粱也是白米生產過剩下的保價選擇。

金門高粱在台灣 搶救水資源
台南農改場研發出的新品種(台南七號)
更多新聞: 異言堂/民視異言堂「花生什麼事」 榮獲「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」優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