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全民筆讚〉翁達瑞-蔡英文的台灣新共識
(圖/總統府提供)

文/翁達瑞

過了昨天,我收齊了蔡英文所有的「國慶」演講。比對這八次演講的內容,我發現中華民國出現的次數逐年減少,台灣出現的次數逐年增加。

更多新聞: 政院國際宣傳片《Time For Taiwan》彩蛋版 蔡英大啖這2食物

今年的演講,蔡英文提到七次中華民國,但台灣出現了四十三次。講稿還出現「中華民國台灣」這個名詞。

從蔡英文過去八年的「國慶」演講,我發現她試圖建立一個「台灣新共識」。在闡述蔡英文的「台灣新共識」之前,我先分享瑞士的立國精神。

這個暑假,我在瑞士自助旅行十多天,得知瑞士法郎前面加了「CH」,瑞士的網址代碼也是「CH」。這兩個英文字母與瑞士的國名毫無關係,為何會成為這個國家的代碼呢?

好奇之下,我找出了以下的歷史:

現代的瑞士聯邦成立於一八四八年。基於多元族群的歷史現實,瑞士聯邦訂定四個官方語言:原始部落的方言、德語、法語、與義大利語。

除了德語,其他三個語言的來源都是拉丁語。為了尊重語言平等,瑞士聯邦決定使用兩個拉丁字當正式國號:Confoederatio Helvetica。前者的語意是聯邦,後者則是瑞士的古名。

語言平等是瑞士的立國精神,具體象徵就是國號縮寫「CH」。這兩個字母四處可見,從貨幣、郵票、網路、到車牌,隨時提醒瑞士人民尊重不同的語言與族群。

台灣也有「多元族群」的歷史現實,卻缺乏族群平等的共識。在兩蔣極權時期,國家力量甚至被用在語言與族群的壓迫。即便台灣已經民主化,不同族群間仍存在國家認同的分歧。

最大的國家認同分歧在國號。一方面,有相當比例的人民排斥中華民國的稱號。另一方面,還有相當比例的人民排斥冠上台灣的各種稱號。

這個國家認同的分歧有其歷史背景:

國民黨自稱創立中華民國時,台灣仍是日本的領土。之後,國民黨在內戰敗給共產黨,才把中華民國的招牌帶到台灣來。

雖然國民黨已失去中華民國的領土,但仍拒絕認同台灣這塊土地。國民黨對本土意識的長期打壓,也讓部分外來族群產生莫名其妙的優越感。

上述兩個歷史現實分裂了台灣的族群,也引發國家認同的對立。對台灣的族群分裂,蔡英文有第一手的經驗。接任總統後,蔡英文也見證了國家認同的對立。

為了團結被族群分裂的國家,蔡英文試圖建立「台灣新共識」,也就是「中華民國台灣」的稱號。這個新共識可被多數的中間選民接受,關鍵是光譜兩端的人民是否願意各退一步。

如果獨派不再排斥中華民國,統派也能認同台灣,那「中華民國台灣」就是我們的「新共識」。有了族群和解的共識,這塊土地的人民就不用再為名稱內耗。

就像瑞士一樣,不論族群與語言,所有居住在同一塊土地的居民,都能全力建設與捍衛這個國家。

連任時,蔡英文承諾交給台灣一個更好的國家。我相信「中華民國台灣」會是一個更好的國家。至於這個國家的最終名稱,就留給後代子孫來決定吧!


本文轉載自:翁達瑞臉書

--

※〈全民筆讚〉為公開投稿平台,投書言論不代表《民視新聞網》立場。

作者/翁達瑞(陳時奮),美國大學教授
責任編輯/劉致綸

更多新聞: 快新聞/台灣是面對區域挑戰解方 蔡英文喊:將確保印太地區人民的繁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