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新聞/台灣的特殊風景! 「檳榔西施」獲美國CNN專題報導
台灣「檳榔西施」現象,在外國攝影師鏡頭下有截然不同的風景。(示意圖/翻攝自爆廢公社)

即時中心/林耿郁報導

「檳榔西施」在許多民眾心目中,經常以負面形象存在,近年從業人數也急遽減少;不過美國CNN昨(23)日刊出1篇專題報導:有外籍攝影師透過鏡頭記錄了這些台灣女性的工作與生活,為這份可能終將消失的行業留下不同的紀錄。

更多新聞: 火辣又養眼「檳榔西施」越來越少?知情人揭「沒落內幕」:2行業更好賺

深入探訪!隨著台灣社會風氣變遷、健康意識抬頭,一度曾經遍布全台各地的檳榔攤,以及「檳榔西施」數量都大幅減少;而穿著清涼的西施們,在許多人心目中也經常與負面詞彙掛勾,不過1名外籍女性攝影師Constanze Han,選擇用她的鏡頭,記錄下這些女性不為人知的另一面。

這篇標題為《照片闡明台灣「檳榔西施」(Photos shine a light on Taiwan’s ‘betel nut beauties’)》的文章,被刊登在美國知名媒體CNN上;該篇報導介紹了「檳榔西施」最早出現在1960年代的台灣中部、南投縣草屯鎮「雙冬」地區;直到西元2000年左右,全台各地主要幹道路邊、工業區等地,存在數以萬計的檳榔攤及檳榔西施,是該行業的全盛時期。

雖然坐在小小檳榔攤中、穿著清涼的女性,會讓外籍人士想起類似荷蘭「紅燈區」的特種行業風景,不過檳榔西施並不提供性服務;而在風氣相對保守的台灣社會,出現這種穿著前衛的行業遍布全台,讓從業者飽受歧視與負面刻板印象的批評。

攝影師Constanze認為,許多人在沒有真正了解檳榔西施以前,就隨意地批判她們是「誤入歧途」的女性;不過Constanze深入與這些西施訪談,發現多數都是很冷靜、有頭腦且負責任的從業者。例如其中一位受訪者「Ju Ju」,是個未受高等教育的年輕女性,因此就業選擇極其有限;但憑藉自己的努力,年紀輕輕的她已經成為2個檳榔攤的經理,並且希望未來有一天買下自己的攤位「創業」。

根據我國衛福部資訊,在經歷2000年高峰期後,時至2012年,有吃檳榔習慣的人數下滑43%;到了2022年,台灣還會吃檳榔的人口,僅剩下60萬左右。快速萎縮的檳榔市場,也讓檳榔西施逐漸從人們的視野之中淡出。

Constanze表示,她的鏡頭是為了記錄台灣生活的一個有趣向度,而「不需要太多的(價值)判斷」;希望自己的照片,能吸引更多外國人,對台灣產生不同的理解與好奇心,為最終可能「不復存在」的風景,留下一抹記憶的痕跡。

更多新聞: 他問「過去沒導航怎麼找路」?釣出資深老司機解答「全靠最強GPS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