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台灣的聲音》專訪陶曉清 聽民歌之母人生的歌

民視週日晚上10點《台灣的聲音》,本週邀請到「從真空管到電晶體,從AM到FM,從西洋音樂到民歌時代」,同時也是獲得第52屆廣播金鐘獎特別貢獻獎得主陶曉清女士,來分享人生中的音樂故事。

更多新聞: 《台灣的聲音》小野帶來特製「故事CD」 重溫兒時美好時光

陶曉清提到自己的第一個工作就是在廣播公司,在電台和先生,也就是知名作家亮軒是同事。

起先陶爸爸看到外表溫文儒雅的亮軒非常喜歡,但是聊起來才知道中學念了7個學校,都還沒有拿到畢業證書,且為了賺錢又有非常多不同的經歷。陶爸爸深怕亮軒是混黑社會的,就找關係去查有沒有不良紀錄,才批准嫁人,讓主持人李哲藝嘆「真是愛女心切啊」。

談到音樂,陶曉清最早學會的閩南語歌曲是「望春風」,有次在朋友家,也是第一次聽到亮軒唱歌,就是這首歌曲,但卻笑說真是五音不全。灣聲樂團也及時演奏這首好聽的台灣民謠,讓陶曉清回味當時的情景。

1970年代,陶曉清是推動民歌最重要的人物,被稱為「台灣民歌之母」,回憶當時家裡的客廳,已經變成民歌音樂人聚會的小基地,有人抱著吉他寫新歌、有人哭說失戀了、也有人說「怎麼辦?要留級了」。年輕的創作人聚在一起無話不談,也在鋪滿榻榻米的客廳裡,孕育出多首代表時代背景的經典民歌!

至於那首民歌是印象最深刻的呢?陶曉清表示是作家羅青寫的詩,李泰祥先生作曲,歌名叫「答案」,因為歌詞短小精悍,天上的星星看起來擁擠,但事實上距離是非常遙遠,用這個來比喻地上人們的關係,覺得非常貼切。

陶曉清也回想起當時有個插曲,歌曲初期送審時並沒有通過,說歌名怎麼可以叫「答案」呢?歌詞提了問題卻沒有提供答案,最後解釋說「答案就在每一個人的心裡面,要自己去想答案在哪裡?」幾經波折後才放行。

而陶曉清曾以「美國野牛」形容自己,面對風暴時從不逃避的個性。幾年前發現罹患癌症時,反而覺得這是一個機緣,開始做牽手之聲網路電台,幫忙訓練癌症病友們做廣播劇,還去參加金鐘獎比賽。陶曉清說自己都70多歲了,還可以跟大家一起編織夢想,真的是好幸福的事情。

節目最後李哲藝問到,是不是也已開始為「民歌五十」做準備了,想好標題了嗎?陶曉清感嘆從民歌30到民歌40,相繼已有民歌手離開我們,所以民歌50的主題是「只要還活著,大家都來唱」。

(民視新聞網報導)

更多新聞: 《台灣的聲音》資深影評人藍祖蔚 分享迷人的電影音樂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