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正紀念堂存廢有解?陳儀深親曝「處理進度」認了:不應該存在
國史館與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合作,出版1948年至1954年的《蔣中正日記》,不久前陳儀深出席新書記者會。(圖/翻攝自臉書國史館Academia Historica)

政治中心/郭嘉柔報導

國史館是中華民國政府最高的始政機關,平時會修纂國家歷史、整理史料、採集史料文物,還有管理行憲以來歷任已卸職的總統、副總統所留下的文物。近期國史館與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合作,出版1948年至1954年的《蔣中正日記》,吸引許多愛好歷史民眾的目光;然而隨著書籍出版中正紀念堂存廢一事,也再度浮上水面。對此,國史館館長陳儀深透過電視專訪分享個人觀點。

更多新聞: 藍白政黨協商「6共識」 名嘴精闢分析:柯文哲大挫敗
中正紀念堂存廢有解?陳儀深親曝「處理進度」認了:不應該存在
蔣中正撰寫的日記經過10年爭訟才回到台灣,陳儀深透露,是因為有蔣家人願意簽字捐出持分,才讓國史館擁有完整持分。(圖/民視新聞)

蔣中正在1975年去世後,日記陸續由蔣經國、蔣孝勇,及其妻子蔣方智怡保管,後來因蔣方智怡搬到美國居住,在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郭岱君,及馬若孟等人獲得蔣方智怡授權之下,日記才寄存在史丹佛大學的胡佛研究所圖書檔案館中。然而這次國史館能夠順利出版《蔣中正日記》,其實前面還歷經了10年跨海爭訟,國史館館長陳儀深表示,「史丹佛大學認為,有人動不動說這個東西是他的,因此不堪其擾,希望美國法院能夠協助判定,日記歸誰所有。」,自此之後台美開始了官司訴訟,所幸有不少蔣家人願意簽字捐出持分,最後國史館才能擁有完整的持分,59箱「兩蔣日記」等文物、原件才能重返台灣。

中正紀念堂存廢有解?陳儀深親曝「處理進度」認了:不應該存在
陳儀深認為蔣中正對於自己要求很高,這是他的個人特質。(圖/民視新聞)

《蔣中正日記》中記載著許多歷史事件,幫助現代歷史學者取得重要資訊,不過因蔣中正對於自我要求極高,加上毫不遮掩對人事物批判的情緒,因此在日記中不難看見他的真實性格。陳儀深表示,這也是蔣中正的人格特質之一,然而即便他確實對胡適、王世杰等人有許多不滿,但蔣中正仍相當倚重這些人,陳儀深認為「情緒表露是一回事,真正做決策的時候,還是有理性的。」。

中正紀念堂存廢有解?陳儀深親曝「處理進度」認了:不應該存在
陳儀深(右)近日登上民視節目《新聞觀測站》,接受新聞傳播群副總經理胡婉玲的獨家專訪。(圖/民視新聞)

至於許多民眾都關注中正紀念堂存廢一事,陳儀深說道,「崇尚個人的紀念堂,不應該存在,這應該是沒有什麼好商量的,只是說應該要將它改成什麼?是否要拆掉?又或者是轉型?」,他表示雖然國史館有提議將其改成歷任總統的文物館,或是圖書館,但立法院長游錫堃也有建議可以改成立法院,因此可能還是要經過總統與行政院院長討論、確定後,才會有結果

更多新聞: 「拜習會」今登場!將談「台海議題」 王瑞德曝「習近平態度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