異言堂/等無病床 急診就地住院成常態
護理師工作十分繁重,幾乎沒辦法坐下來,甚至要不吃不喝來節省時間

專題組/劉燕美 曾驛翔  台北報導
在撐過疫情三年後,今年許多醫院湧現護理人員離職潮,其中以輪三班、高壓的場域最為嚴重,如急診、加護病房、住院病房、開刀房……等等,各大醫院為因應護理人力不足,紛紛先關床以減少住院人應對,然而此舉也讓民眾延後治療或在急診就地住院,恐耽誤病情、降低就醫品質。

異言堂/等無病床 急診就地住院成常態
今年許多醫院湧現護理人員離職潮,其中以輪三班、高壓的場域最為嚴重,如急診、加護病房、住院病房、開刀房……等等


更多新聞: 異言堂/每人發60萬 醫院搶護校生

護理工作高壓艱辛,台灣護理人員在醫療現場平均執業年資為6.5年,遠低於日本的15年與美國的20年。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,今年護理人員離職的重災區是北部,愈往南部情況稍緩,而北部又以負荷量高的醫學中心最明顯,尤其是輪三班、壓力大的場域。目前各醫院紛紛以關床、少收病患應對,然而這也苦了急診第一線工作人員和就醫民眾,因民眾急診就醫後,無法轉入各科病房住院治療,就只能在急診區就地「住院」,新光醫院急診區就有長輩「住院」十天,整個療程就在急診就地完成,而因急診未設置陪病床,家屬也僅能席地而睡。

異言堂/等無病床 急診就地住院成常態
護理荒導致病房關床;患者在急診室苦等10天住不了院,只能在急診室接受照顧

不僅急診病患塞車,本身也是台大癌醫護理師的台灣護理產業工會理事長羅運生表示,護理人力不足除了就醫品質下降,有時也得延後民眾治療,如以腫瘤科來說,本來門診病人安排要住院,做治療打化療,但病床數不足時,就必須延後病患治療的行程。雖然目前各大醫院分別祭出加薪、AI協助或引進病房助理幫忙,希望減少護理師工作量,但改善職場環境非一蹴可幾,短時間內民眾就醫品質還是會繼續受影響。

更多新聞: 異言堂/兒童太胖長不高 醫師建議:檢測骨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