異言堂/「Made in China」食品爆風波 安全疑慮浮上檯面
中國製食品大舉進軍台灣,引爆食安疑慮。〈圖:民視異言堂〉

專題組/翁如儀、李奇樺 台北、桃園、台中報導

近期爆發食安風波的「蘇丹紅辣椒粉」,從中國河南省輸入台灣,引發國人對「Made in China」食品的熱烈討論。其實近年來,許多中國美食進軍台灣,存在感甚至超越「正港」的台灣味;但中國食品安全的爭議,始終沒有停過。之前曾有學校禁止學生吃中國製的蒟蒻製品、「螺螄粉」更被質疑存有濃厚的統戰意味,再再讓美食染上政治因素、或食品安全等等疑慮。

更多新聞: 異言堂/中國美食「入侵」? 冰粉、肉夾饃、水果撈成夜市新寵


異言堂/「Made in China」食品爆風波 食安.健康等疑慮浮上檯面
夜市、賣場各大通路,隨處可見中國零食的蹤跡。(圖:民視異言堂)

中國製的零食近年進軍台灣各大通路,大至量販店、小到零售的便利商店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蹤影;以「網紅」零食蒟蒻為例,根據食藥署統計,進口量從2021年的0.67公斤,爆增到2023年的50萬公斤。

但並非所有中國產品都被允許進口,像是中國知名品牌的麻辣花生,因為擔心衝擊到台灣農產品以及類似的加工食品,因此不允許輸入。只不過,正規通路被禁,私下管道卻私毫不受影響。民視異言堂採訪團隊實地走訪桃園中壢夜市,發現短短幾百公尺就至少四個販售中國零食的攤販,架上的零食大多只有簡體字的成份標示,並未通過台灣法規的許可和檢驗。這些合法、非法混雜的零食不只流竄在夜市的實體通路,上網一搜,網購平台及社群平台琳瑯滿目,輕易就能買到對岸食品。

異言堂/「Made in China」食品爆風波 食安.健康等疑慮浮上檯面
網路充斥各類中國零食,這些食品是否通過正規檢驗核可?頗有疑慮。〈圖:民視異言堂〉

中國零食「魔芋」頗受台灣年輕族群的喜歡,不過營養師陳怡婷提醒消費者要特別留意調味成份:「魔芋其實就是台灣的蒟蒻,它是用魔芋粉跟澱粉製作而成,裡面會添加很多食用鹽、辛香料、味素、味精、調味料等等,吃起來蠻重口味,比較鹹、辣。」

衛生署建議成人每天的鈉總攝取量,不宜超過2400毫克;根據英國食品標準局的定義,每100克食品含600毫克以上的鈉,就屬於高鈉食物;而這些飄洋過海而來的中國零食,都遠遠超標。中國零食大舉進軍台灣,無論是透過合法或非法管道,食品的安全疑慮,恐怕是政府及國人都必須正視的課題。

更多新聞: 看走路測腦退化!醫教7點揪出病 6分鐘「沒走到300步」:有很大死亡風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