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陳建州退位+選手高薪聯盟虧損 成PLG、T1合併關鍵
台灣兩職籃聯盟走向合併。(圖/PLG、T1,民視整理製作)

體育中心/張耀中、楊淨報導

台灣兩個職籃聯盟PLG跟T1,結束了3年的競爭期,確定走向合併局面,外傳有兩大關鍵。第一點是PLG的推手陳建州,因為場外事件交出聯盟決策大權,第二點是近幾年兩聯盟之間,為了爭取好手加盟產生的錢鬥,最後導致營運虧損近億元。而在合併後,未來各球團跟選手談約能有正常基準,也考慮設立薪資上限,促進良好的長期發展。

更多新聞: 快新聞/籃壇重大變革!PLG、T1將合併 盼年底11隊新聯盟開打

時任PLG執行長陳建州(2020年):「謝謝大家來謝謝。」台灣籃壇重返榮景,推手黑人陳建州,忍不住激動情緒當場落淚。PLG2020年底開打,成功把球迷帶回球場,打響第一砲,但時隔20年才有的職業籃球聯盟,隔年就來了第二個競爭對象。現場主持人(2021年):「台中太陽職業籃球隊正式啟動。」新成立的T1聯盟,各球團陸續亮相,從2021年底開始了兩聯盟各自登山,卻又相互競爭的局面。

較早成立的PLG,2020年開始進行了四季,規模從4隊變成6隊,T1聯盟2021開始至今三個球季,隊伍稍減只有5支球隊。過程中,兩聯盟合併傳聞不斷,也各自網羅林書豪、NBA球星魔獸等人拉抬聲勢,但據悉,轉捩點在原PLG執行長陳建州退位開始。因為場外風波,現身地檢署,陳建州之後轉任PLG副會長,交出聯盟決策大權。

而在PLG第四季結束後,先由奪冠的國王董事長王文祥登高一呼,最後PLG也跟進聲明,將朝合併為目標發展。球員工會理事長曾文鼎:「球員薪資是我們很重視的一環,也希望去聽聽各球團的意見。」在兩聯盟時代,各球團為了爭取好手,據了解,球員年薪動輒超過300萬。球隊營運成本逐年提高,傳出兩聯盟虧損近億元,而合併後各隊能在同個基準上洽談合約,未來也可能設立薪資上限,有助於台灣籃球的長期發展。

更多新聞: PLG職籃重大聲明! 與T1合併共11隊為目標、瞄準新賽季年底開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