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全民筆讚〉翁達瑞-體現「宗教寬容」的大學
(圖/翁達瑞臉書)

文/翁達瑞

以巴衝突是否算宗教戰爭?我說不算,因為猶太教與回教本來就可共存。羅馬帝國入侵時,猶太人與阿拉伯人還曾聯手抵抗外族。

更多新聞: 〈全民筆讚〉翁達瑞-為什麼他們要賣台?

美國的猶太人團體,特別是知識界,對宗教寬容的追求有強烈的使命感。這個使命感充分體現於我曾任教的布蘭岱大學校園。

布蘭岱大學位於波士頓近郊,創立於一九四八年。這是美國最年輕的研究型大學,也是唯一猶太人創辦的「非宗教」大學(不傳授猶太教義)。

長年來,美國的菁英大學都設有所謂的「猶太」配額,限定猶太學生的入學名額。受到歧視的猶太人於是興起創辦大學的念頭。

二戰結束後,愛恩斯坦從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退休,猶太社團成立了一個「愛恩斯坦基金會」,主要的任務是創辦一所「沒有歧視」的菁英大學,也就是後來的布蘭岱大學。

原來布蘭岱大學要以「愛恩斯坦」為名,但因對創校理念不盡同意,愛恩斯坦拒絕接受。後來的大學校名布蘭岱是一位猶太裔的美國大法官,專長是人權與言論自由。

取得博士學位後三年,我跳槽布蘭岱大學。除了學術聲譽之外,吸引我加入這所大學的另一個理由就是四處可見的「平權」價值。

在布蘭岱校園的一角,有個叫「小教堂」的地標,名稱是英文複數的「Chapels」。在谷歌的衛星照片,我們可以看到三棟造型不同的建築,中間有個景觀水池。(見附圖)

布蘭岱校園的這個地標其實是三個小教堂,分屬猶太教、天主教、與基督教。這個地標有個重要的建築設計:不論季節與時辰,三間教堂都可得到完整的陽光照射,沒有任一間教堂的影子會疊在其他兩間教堂上面。

任何宗教都不應活在其他宗教的陰影之下!

這三間教堂的設計體現了「宗教寬容」的理念,也是布蘭岱的創校精神,更是美國猶太知識界的平權信仰,其最終的價值就是「族群平等」。

我在布蘭岱任教七年,接著換到加拿大的毅偉商學院。我在布蘭岱接受的「平權」洗禮,深刻影響之後的人生價值觀。

如果我繼續在布蘭岱任教,針對眼前的以巴武力衝突,我會聽到同事的多元聲音:有人不捨以色列人遭受的暴力,也有人不捨巴勒斯坦人經歷的苦難。

不論何種聲音,我都會感受到「族群平等」的人道關懷,而非「論斷善惡」的族群仇恨,因為「宗教寬容」是布蘭岱大學的創校精神。


本文轉載自:翁達瑞臉書

--

※〈全民筆讚〉為公開投稿平台,投書言論不代表《民視新聞網》立場。

作者/翁達瑞(陳時奮),美國大學教授
責任編輯/劉致綸

更多新聞: 〈全民筆讚〉翁達瑞-藍白抹黑產業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