異言堂/用愛和陪伴 「飢餓小學堂」富足孩子心靈

專題組/溫鈺萍、葉家君

飢餓不只是生理需求,還包括心靈層次,「台灣國際飢餓對策聯盟」多年來以教會為據點,讓弱勢家庭的孩子下課後,有人陪伴,有人輔導完成作業,藉由兩週一次的「飢餓小學堂-創藝課」,豐富孩子的身心靈。

更多新聞: 異言堂/一天一餐 一年吃一次雞 黑人學生揭西非現況

沿著山路,往台中后里泰安部落前進,在台灣物資不缺,但明顯不均,城鄉落差很大,牧師曾正智從台北載來一車物資,和偏鄉最缺的師資。泰安教會的孩子看到熟悉的車子來了,紛紛湧上前主動問好:「老師好,我功課寫完了,我自然62分,英文92分。」小朋友七嘴八舌報上月考成績,分數高低不是重點,最難得的是師生多年來累積的信任與情感,兩週一次的「飢餓小學堂」要填補的不是孩子的肚子,而是心靈。這天老師引導孩子把廢棄布變身成圍脖和頭套,「飢餓小學堂老師陳嫦玫說:「你看孩子們上課很吵很鬧,但他們都很在意自己作品,像剛才他們就在問,老師我有被攝影機拍到嗎?

異言堂/用愛和陪伴 「飢餓小學堂」富足孩子心靈
老師陳嫦玫教學生使用廢棄布變身有用的生活用品

藉由藝術手作「創藝課」,讓孩子在課業之外,開拓不同視角和視野。「上次一百包白米,我們已經分送給三間教會了,還有一些獨居長者。」.泰安教會主日學校長陳正坤和牧師曾正智一同清點物資,多年來偏鄉的「食物銀行」網絡,以教會為據點,定期盤點和補給,把募集來的物質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上,最終目標「資源不浪費,台灣無飢餓」。全世界高達2.5億人急需糧食援助,多數台灣人身在富足環境中,如何珍惜食材,學會分享,台灣又如何在棘手國際缺糧議題中,貢獻台灣力量,這是二十一世紀的新課題與新挑戰。

更多新聞: 異言堂/2050年石化原料枯竭 紡織業無料可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