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育台灣農田濕地 達到「人與自然」和諧共生

民視新聞/綜合報導

台灣有愈來愈多的「濕地景點」,成為民眾休閒的好去處;但事實上,過去台灣對於濕地生態的認識相當不足,再加上土地開發,導致許多濕地生態遭到嚴重破壞。2010年開始,國際發起「里山倡議」,企圖挽救人類和土地失衡的關係;而台灣也積極將這樣的理念納入農田濕地保育中,希望人與大自然能夠和諧共生!

更多新聞: 老外也瘋媽祖!法國妻挑戰寶島遶境知識奪冠 嗨喊:我是台灣媳婦

濕地具有獨特的景觀與生態體系,是動植物的重要棲息地與基因庫。具有維護生物多樣性,保水抑洪、淨化水質、生態旅遊、環境教育等功能。濕地也是生產力最高的生態系之一,不但是無數生物的棲地,也是在溫室氣體減量過程中,扮演碳匯功能的重要環境。台灣以往對濕地的認識不足,導致濕地的價值長期被忽略,加上人口增長與土地開發,已有許多濕地遭受不可回復的破壞。2010年第10屆全球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,大會通過「里山倡議」。農田濕地生態系的保育受到重視。

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林華慶署長:「2010年在生物多樣性締約方大會,所通過的這個「里山倡議」,事實上跟我們原本在推動的這個水梯田的這些保育工作呢,是不謀而合的,所以我們就決定說,也把里山倡議這樣的理念呢,也導入到台灣來。」

保育台灣農田濕地 達到「人與自然」和諧共生

里山倡議以永續利用的方式,來管理土地和自然資源,保護和重建人類與大自然互動,所形塑的社會、生態、生產的地景,達到兼顧生物多樣性維護,與資源永續利用的願景為了更有效推動農田生態系的保育,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致力於保存具生態景觀,與文化價值的珍貴水梯田濕地生態環境,進而保育棲息在農田濕地的珍稀動植物物種。

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林華慶署長:「其實我們的理念就是希望說能夠促進,在這些水梯田耕地的這些農民,那他可以繼續去使用這種友善的方式、永續的方式,一些珍稀的動物或者是植物,牠也可以在這個地方繼續永續的生存下去。」

保育台灣農田濕地 達到「人與自然」和諧共生

友善的水稻田管理,可發揮重要的人工濕地功能,提供生態系統服務。農田濕地生態系,也屬於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。從野生動物保育的觀點而言,必須加以保護保育。

更多新聞: 被閨密幼教系男友「奇怪癖好騷擾」 她崩潰Po網求解谷阿莫這麼說